【講座側記】 備忘錄:反思戲劇盒參與式劇場的變革演練
【戲劇與社會運動系列講座|文字側記】
備忘錄:反思戲劇盒參與式劇場的變革演練
講座時間:2022年12月15日 15:30-18:20
講座地點:Google Meet 線上會議室
演講者:郭慶亮(戲劇盒Drama Box創辦人、駐團藝術家)
主持人:陳瑞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撰稿人:劉信秀(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本學期第八場「戲劇與社會運動」系列講座,邀請到戲劇盒Drama Box的創辦人郭慶亮老師來分享他推動參與式劇場的經驗與歷程。標題的「備忘錄」代表的是郭慶亮老師對於劇場工作的紀錄與提醒,如何透過戲劇為弱勢群體發聲、帶領大眾瞭解新加坡的文化與歷史,並藉由劇場創造對於議題的反思空間。
戲劇盒的成立背景與過程
郭慶亮老師首先表示,由於戲劇盒是來自於新加坡的劇團,因此必須先向大家說明新加坡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新加坡是由60幾個島所組成的島國,國土面積相當於2.6個臺北市的大小、人口約為600萬人,是一個充斥著多元種族、語言、文化的國家。此外,新加坡建國至今都是由李光耀等人創立的人民行動黨統治,反對黨是近十年在議會選舉有所突破,但擁有的席次還是相當的少。
大致說明完新加坡的社會、政治背景之後,郭慶亮老師接著分享戲劇盒的發展歷程。戲劇盒於1990年成立,最初成員們各自有其他的正職工作,僅在業餘的時間進行排練,直到1999年成為全職的劇團。郭慶亮老師分享,當時戲劇盒開始嘗試以社會議題作為題材,例如2000年演出的《陰道獨白》就是在融入在地素材、訪談資料與花木蘭故事的同時,希望探討當代社會對於陰道的看法。郭慶亮老師坦言,雖然《陰道獨白》在當時獲得極大的關注,但同時也收到不少批評。
後續戲劇盒開始嘗試以「論壇劇場」、「新聞劇場」的方式進行演出。這兩種戲劇方法都是從「被壓迫者劇場」延伸而來,其中新聞劇場是將當地的時事新聞以戲謔的方式進行整理,並以義大利喜劇的方法呈現,論壇劇場則是在演出的過程中針對一個課題進行演出與討論,且觀眾可以上臺取代演員的角色、提供解決壓迫的方案。郭慶亮老師表示,最初做論壇劇場幾乎沒有觀眾願意上臺演出,但戲劇盒持續鍥而不捨地在各地巡迴。直到2007年左右,許多民眾也逐漸習慣這樣的演出形式,劇中的討論課題也擴展到經濟衰退、家暴、愛滋病、移工、樂齡等主題。
參與式劇場如何帶來「變革的可能」?
為什麼要選擇用論壇劇場、新聞劇場等參與式的方式進行演出?郭慶亮老師透過一個簡單的故事回應這個問題。他分享,先前有位參與論壇劇場的成員跟他說,自己曾在與妻子吵架時,腦中突然浮現郭慶亮老師的叮嚀:「先停一下,想一下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這讓他憤怒的情緒瞬間平靜下來。郭慶亮老師也從這個故事發現,其實參與式劇場可以帶來「變革」的可能。
郭慶亮老師引用Augusto Boal所提出的概念,指出「美學空間」是由「三維的立體空間」、「記憶」與「想像」所組成。舉例來說,當人們看到一幅畫,會被畫面激起情感、靈魂、思維的記憶,而想像力也會同時被激發,這就創造出美學的空間。然而,記憶卻有可能束縛我們的行動與想像。郭慶亮老師延伸到Paulo Freire的《受壓迫者教育學》,指出受壓迫者經常因為過往的經驗與記憶而不敢發起抗爭與行動,甚至認為一切不可能有所轉變,而這就是人受困於記憶的情況。而郭慶亮老師認為,創作者其實可以透過參與式劇場解開記憶的束縛、打開想像的空間。
備忘錄:六點對於參與式劇場的提醒
郭慶亮老師後續以六點備忘錄說明該如何藉由參與式劇場創造想像的可能性,並以《菱鏡》、《不知島系列演出》、《兩面之間》、《在不久的將來之一堂課》等四部作品說明戲劇盒的實踐歷程。
備忘錄一是「邀約參與與協作」。郭慶亮老師指出,參與式演出首先必須察覺到社會或社群正在討論或關注的議題,接著才能藉由演出來進行討論與回應。為了找到這個關鍵的課題,戲劇盒會在演出前花很長的時間進行調查與研究,進而深化對於議題的認識,接著才會規劃戲劇的內容與呈現方式。
備忘錄二則是「對話與聆聽」。以《兩面之間》為例,由於它是在談論生死議題,因此其中一場互動式活動是在醫院讓參與者跟志工討論「遺忘」、「失去」、「獲得」等主題。過程中,參與者可以向志工分享自己的悲傷、焦慮,而志工則扮演傾聽的角色。郭慶亮老師認為,現在的人們花很多時間在講話,卻忘記聆聽的重要性,但正是因為有聆聽,才有可能促成對話。聆聽之後,人們開始有機會進行批判性思考,並學習如何辯證、分析,再從中找出新的可能性,這就進入到備忘錄三「批判性思考與反思能力」。
接著備忘錄四「想像與遊玩」是讓參與者透過「即興」的方式學習如何面對失語、接受失語,並在過程中練習與他人合作、共創、組織。此外,戲劇盒也會與醫生、社工、設計師等領域的人士進行「跨界合作」,讓演出不侷限於個人的記憶,而是能透過他人的經驗創造新的可能性、突破記憶的束縛。
郭慶亮老師也指出,這些提醒其實都奠基在備忘錄五「開放的空間、安全的空間」之上。由於劇場是一個公共空間,若要邀請參與者把自己的想法、生活展現給其他人看,就必須創造出開放、安全的空間,讓所有人都能自在、舒適地投入其中,勇敢的嘗試與學習。。
最後,備忘錄六是「過去、現在、未來」。郭慶亮老師表示,我們可以把觀眾觀賞藝術品想像成是藝術家在偷觀眾的時間,而戲劇盒偷的時間很長,一個作品經常分成許多部分,並佔據觀眾從早到晚的時間。郭慶亮老師分享,「現在」是由「過去」組成的,當「現在的我」開始進行反思,我們就有機會想像「未來」,而參與式演出就是讓觀眾在投入劇場的時間內,與我們共同反思、學習的過程。
結語:透過參與式劇場打開想像力
講座的最後,郭慶亮老師帶領大家一一回顧所有備忘錄的內容,並進行總結。他表示,當記憶困住我們的想像力時,若能透過參與式劇場進行聆聽、反思、創造,並從中尋找共創、組織、跨域的可能性,就有機會擴大想像力,並突破記憶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