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活動側記】【戲劇與社會運動系列講座】 轉譯《果陀》,擁抱「荒謬」:西方前衛劇場的現代性魅惑

【戲劇與社會運動系列講座|文字側記】

轉譯《果陀》,擁抱「荒謬」:西方前衛劇場的現代性魅惑

講座時間:20221013 15:30-18:20
講座地點:清華大學人社院
C310會議室

演講者:鍾欣志(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羅仕龍(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撰稿人:劉信秀(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本學期「戲劇與社會運動」系列講座的第二場,邀請到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的鍾欣志老師從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出發,分享劇場工作者在演出前會如何讀劇本,以及我們在詮釋、理解這部作品時該注意到哪些重要的面向。

轉譯《果陀》,擁抱「荒謬」:西方前衛劇場的現代性魅惑

認識貝克特與《等待果陀

講座開頭,鍾欣志老師首先帶領大家簡單認識貝克特與他的作品。貝克特是一位雙語作家,同時精通法文跟英文,因此他的許多劇作本身就有英、法文兩種版本,而目前在台灣出版的《等待果陀》中譯本都是根據英文版翻譯的鍾欣志老師指出,由於這兩個語言版本都是作者的原創作品,因此不同語言之間的關係與差異為何,形成很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此外,在貝克特所有的劇作中,短篇幅的作品其實佔了多數,正式發表的完整長度(full-length)劇本僅有四種,而《等待果陀》是其中的第一種。

鍾欣志老師接著分享貝克特晚期著作的特點。由於他當時決定不在劇本中複製現實生活世界,因此觀眾在看戲時會很難界定角色的身份、職業,甚至會產生「這些人是誰?他們在幹嘛?發生什麼事?」的困惑,因為劇本中的內容都不直接複製大眾的現實經驗。鍾欣志老師認為,這是因為貝克特在打造一個專屬於舞台的藝術世界,而這個世界只會在劇場觀眾的面前展開。

提到貝克特,就不得不提到與他密不可分的概念——荒謬劇場。鍾欣志老師表示,荒謬劇場是由Martin Esslin這位學者所提出的詮釋,但很多劇作家其實並不認為自己的作品「荒謬」。因此,鍾欣志老師建議大家可以直接閱讀 “Theatre of the Absurd” 這本書,藉此瞭解荒謬劇場的實際定義與內涵,但不要太快將這個標籤套用在各個作者身上,而是直接認識作者與劇本,再提出自己的理解與詮釋。

戲劇工作者如何讀《等待果陀》?

認識了貝克特與他的作品之後,鍾欣志老師接著以戲劇系的授課方式,帶領大家討論《等待果陀》中幾句重要台詞。其中,“ Nothing to be done” 這句話在劇本中反覆出現許多次,並在劉大任、邱剛健於1969年翻譯的版本中被譯為「無聊透了」。鍾欣志老師表示,這句話在劇本中因為美學形式的考量而反覆出現,因此精準、漂亮的翻譯是在它每次出現的時候,都能符合當下的情境,並快速建立觀眾對於這句話的印象。鍾欣志老師也提醒,讀劇本的時候千萬不能漏掉舞台指示,因為它涉及台詞之間前後文的關係,以及每句話該如何被呈現。

除了台詞的翻譯之外,《等待果陀》中角色間的關係也值得探討。鍾欣志老師說明,演員如何理解角色的關係,將會影響他如何呈現對白的語氣、動作、眼神。但在《等待果陀》中,我們卻沒辦法簡單地定義這兩人之間的關係,只能感覺到他們好像認識了一段時間。

此外,《等待果陀》中角色間的對話雖然是你一句、我一句,但句子之間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有些時候是在各說各話,因此演員需要特別去拿捏每次的對話情境,並作出相對應的呈現。鍾欣志老師表示,這樣前言不搭後語的情況其實很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過往的劇作家並不會把這樣各說各話的真實呈現在舞台上。

從《等待果陀》談劇本的翻譯與詮釋

從《等待果陀》談劇本的翻譯與詮釋

大致認識《等待果陀》的劇本與角色後,鍾欣志老師讓大家欣賞1991年孟京輝話劇在北京所演出的《等待戈多》。同學們發現,由於演員將一些前言不搭後語的對話強行接在一起,因此看起來有種不協調感。鍾欣志老師補充,貝克特的作品在80年代透過翻譯傳入中國,這個演出呈現了當時這些主修戲劇的學生是如何詮釋、理解這個作品的。鍾欣志老師指出,如今果陀已經成為大家可以自己附加意涵的喻體,正是因為不同時代、地區的劇場工作者理解「等待」與「果陀」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才使得這個劇本能被如此多元、豐富地呈現。

回到本場講座的題目「轉譯《果陀》,擁抱「荒謬」:西方前衛劇場的現代性魅惑」,鍾欣志老師說明選擇使用「魅惑」這個詞的原因。由於現代劇場是一種追求突破現狀的藝術創作形式,因此亞洲的創作者也持續地在追趕西方劇場的腳步,而貝克特從6090年代一直是大家所追逐的目標。許多人經常用「偉大」這兩個字形容貝克特或《等待果陀》,但卻不一定能說明清楚他如何偉大,以及突破了什麼。鍾欣志老師因此將這樣「被吸引卻無法說明清楚」的情況,稱為「被魅惑」的狀態。

走進劇場看《等待果陀

講座的尾聲,鍾欣志老師期待大家能透過今天的分享更認識貝克特與《等待果陀》,同時也更知道該如何讀劇本。他提醒大家,未來在讀劇本時記得要「慢讀」,並注意所有的舞台指示、情緒線、停頓、標點符號,因為這些都會影響演員的情緒與對話方式。最後,他也邀請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走進劇場看《等待果陀》,實際感受演出當下在舞台上產生的化學效應與火花。

走進劇場看《等待果陀》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