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側記】【戲劇與社會運動系列講座】民眾戲劇在台灣?:從陳映真談起
【戲劇與社會運動系列講座】民眾戲劇在台灣?:從陳映真談起
講座時間:2022年10月6日 15:30-18:20
講座地點:清華大學人社院C310會議室
演講者:許仁豪(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
主持人:羅仕龍(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撰稿人:劉信秀(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本學期「戲劇與社會運動」系列講座的第一場,邀請到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的許仁豪老師分享民眾戲劇出現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脈絡,以及在過程中發揮影響力的人物、組織、歷史事件,進而揭示民眾戲劇之於台灣文化史的意義。
從「第三世界」談起 你認為台灣處在第三世界嗎?
「聽過『第三世界』這個詞嗎?你覺得台灣處在第三世界嗎?為什麼?」許仁豪老師在講座開場先拋出幾個問題,並邀請同學分享自己的看法。同學們紛紛就過往藉由大眾媒體、課堂上獲得的資訊,提出「未開發國家」、「被剝削」、「被殖民」等對於第三世界的印象。
許仁豪老師分享,第三世界的概念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萬隆會議。當時的印尼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號召許多剛從殖民母國獨立的國家參與會議,並在過程中決議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行動,進而促成「不結盟運動」。蘇聯解體後,第三世界的概念仍持續被運用,如今更出現「全球南方(the Global South)」的概念,主張不再以政治系統或經濟發展程度區分國家類型,轉而強調受害於資本全球化、殖民主義的共通性。
從劉自然事件到《人間》雜誌 陳映真的左翼關懷
延續第三世界的概念,許仁豪老師接著提出陳映真與第三世界意識的關聯。二戰結束後,台灣雖然看似屬於美國陣營,但許多重要的改革與示威事件,都體現台灣作為第三世界的處境。許仁豪老師以1957年發生的劉自然事件為例,當時一位陸軍少校在陽明山美軍宿舍群內遭到槍殺,但嫌疑犯美軍卻因治外法權被無罪釋放,引發許多民眾的不滿。許多人因此前往美國在台協會與美國新聞處抗議,而當時就讀於成功中學的陳映真也身處其中。
許仁豪老師指出,台灣戰後處於冷戰的架構之下,當時國民政府積極推動反共抗俄文學。身處於這樣的時代,但陳映真所撰寫的文章、投入的雜誌,都體現出他的左翼關懷。自尉天驄於1959年改革《筆匯》之後,陳映真受邀在雜誌上發表小說,他所撰寫的〈麵攤〉、〈我的弟弟康雄〉等著作都呈現出他關注底層人民的社會主義立場。許仁豪老師分享,陳映真經常撰寫小人物在繁華都市中掙扎、生存的故事,這些人雖然活得辛苦,但仍對生命懷抱希望。
1985年,陳映真創辦《人間》雜誌,以報導文學的形式呈現不被主流社會接納的議題。許仁豪老師在簡報中列出《人間》曾報導的專題主題,其中包含:湯英伸、反杜邦、光州事件、戰士授田證、晃馬車之歌、玻璃圈、工黨羅美文、南亞抗爭顏坤泉、大新社等等。許仁豪老師表示,《人間》不僅勇於衝撞體制、呈現弱勢處境,同時也留下深具意義的歷史性報導。上述的文化行動也成為台灣引進民眾戲劇的重要背景。
陳映真打開契機 台灣走入亞洲民眾戲劇網絡
1989年,陳映真為了製作《人間》的報導,前往韓國採訪推動民主運動的團體,進而發現韓國、菲律賓、台灣都在冷戰時期面對相似的處境。許仁豪老師指出,當時這些國家的極權政府都以壓迫的方式動員資本、迫使產業快速轉型,導致國內出現反彈聲浪,過程中開始有民眾透過戲劇反映政治、投入改革。其中,菲律賓的民眾戲劇代表——「菲律賓教育劇場聯盟」(Philippine Educational Theater Association,後簡稱PETA)引起陳映真的關注。1970年代,菲律賓總統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宣布戒嚴,PETA在當時選擇讓劇場投入民主解放運動、呼籲推翻獨裁政權。除了菲律賓以外,韓國民族藝術總會也透過演劇與民眾互動、合作,在光州事件中發揮重要影響。
1990年,陳映真介紹雜誌社成員鍾喬去韓國參加「民眾文化工作者的訓練者之訓練工作坊」,鍾喬因此認識香港「民眾劇社」的負責人莫昭如,以及「亞洲民眾文化協會」(Asian Council For People’s Culture,後簡稱ACPC)的創辦者山多士(Al Santos),而這也成為台灣戲劇工作者參與東亞民眾戲劇網絡的重要契機。許仁豪老師補充,ACPC是建立亞洲民眾戲劇跨域交流的關鍵組織,他們組織菲律賓、韓國、日本、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家共同創作跨越國界的戲劇作品,透過演出呼籲大眾共同面對西化帶來的問題,並珍惜民族傳統。
許仁豪老師說明,韓國民族藝術總會的張笑翼後續注意到,其實韓國、日本、台灣等東亞國家的歷史脈絡跟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等地並不相同,因此希望能結合屬於漢民族文化圈的國家,成立東亞的網絡。因此,韓國民族藝術總會在2005年與台灣的差事劇團、香港的民眾劇社共同成立「東亞民眾戲劇網絡」,強調彼此受到英美帝國主義牽制的相似處境。
重新反思民眾劇場
「民眾還是民族?美學還是政治?傳統還是前衛?底層還是諸眾?」講座的最後,許仁豪老師羅列許多台灣的劇團與演出,並拋出以上幾個問題讓大家重新思考何謂民眾戲劇,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民眾劇場。許仁豪老師表示,今天的分享主要是希望能提供在座的大家一個認識民眾戲劇的圖譜,期待大家能從今天的講座中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件、議題或觀點,逐漸深化、開展對於台灣劇場史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