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與緣起
本研習營邀請國際上重要學者與台灣的學者共聚一堂,反思文化研究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文化研究從1990年代開始,在世界各地快速的蔓延開來。1998年台灣文化研究學會正式成立,不僅在台灣成為最具活力的學會,也是亞洲第一個文化研究學會。在1999年召開「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的會議中,文化研究學會首次整理了文化研究在台灣個個大學的教學狀況,在當時,大部分的學校相關的課程都是個別老師的興趣,零星的零散在不同所系當中。爾後,隨著文化研究的建置化,課程逐漸走向更為有系統的方向,例如2001年交大成立了社會與文化研究所,2003年台灣聯合系統大學的研究所跨校學程在交通、中央及清華大學正式運作,2004年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的大學部文化研究學程開始授課;除此之外,相關的課程也都風起雲湧的在台灣各大學開設起來。
為了提升教學品質,為了能夠更有主體性地國際化台灣的文化研究教育,同時能帶動華文世界與亞洲區域文化研究的學術發展,我們認為有必要以台灣既有的教學經驗與國際上文化研究相關的代表性教學機構進行對話,透過與各地的相互對照,讓研習營的成員、台灣年輕的教師們可以具體的吸收到有反思性的教學經驗,有助於課程的設計與規劃。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學程團隊持續推動國際學術活動以及學術交流,並注重台灣本土人文社會科學的培育與發展,透過人文與社會學科基礎訓練,重組來自世界各地新興知識領域之問題意識,並設立台聯大文化研究學程,以加深研究生對於文化研究領域的多方面知識擷取。本研習營,由中央大學團隊所在之中大英文系主辦、清華大學及交通大學團隊支援,旨在藉由國際(亞際)的學術交流,進行一場知識性的體驗以及分享、經驗不同的各地文化研究教學特色。除台灣本地的學員外,我們計畫開放部份名額給鄰近地區的年輕學者參與,透過這次大規模的國際互動,來自各地的文化研究有一個交流及探討的平台,開闊對於文化研究領域的新視野。
◤2. 活動主題
主題:文化研究在亞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說明:
文化研究此學科的核心乃對於國際多元文化議題的關懷。台灣位處於華文及亞洲的交錯位置,各地在後冷戰時期發生了大規模政治及經濟上的轉變,社會長存之貧富差距、政治動盪、國家認同、族群衝突、性別暴力、後殖民等議題在此變動過程中有了顯著的轉變,跨國的文化生產、文化消費、媒體影像、青少年文化都徹底鬆動了國族和區域的疆界,文化研究正要對此提出批判性的分析和反思。
此次文化研究教學研習營主要特色除了在這些方面進行理論上的思辯之外,也匯集與認識來自各地學者、學員,進而交流多元文化的教學理論實踐。我們集合來自不同地區、文化背景及文化研究知識訓練背景的師資,特別是那些在亞洲各地區文化研究教學核心的教授,設計了為期一週的亞際文化研究教學研習營,藉著相關課程及閱讀進行對話與探討,促發來自各地不同文化背景參與者對於人文社會學術思想之激盪及批判性的知識學習,也互相交流跨領域教學的種種問題,認識亞洲文化變遷中相應而生的學術反思和教育。
此活動的主要目標為推動華文及亞洲文化研究教學的實質互動,深入淺出的介紹來自亞洲各地不同的文化研究理論及重要概念,既發展人文社會科學有志者的潛力、創造力以及洞察力之外,也著重提昇台灣文化研究教學的國際競爭力,透過文化研究現階段的發展與成果,開闊台灣在國際上文化研究的未來方向。
◤3. 活動方式
1. 為了使討論具深度,我們將要求講員在會前將預定討論的問題寫成文章,會後則將以中英文出版,作為累積
2. 以演講與討論方式交叉進行
詳情請見 http://english.ncu.edu.tw/t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