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介
《憂鬱的文化政治》的跨界視野,讓憂鬱重新解放。
這裡沒有對憂鬱的定論,沒有對理論的定論,也沒有更燦爛的憂鬱,更沒有一定要走向光明未來的答案。哀悼殘存/持續,在拒絕結束的憂鬱裡,開啟失落的意義。
給精神病患者:愛密麗.馬汀的〈我現在宣布,你是個躁鬱症患者〉,讓精神病院的的喘息與腳步聲可以被聽見,讓田野筆記中的人告訴你他們服藥與看診的故事。
給失語的詩人:麥克思.潘斯基〈憂鬱的辯證.序〉告訴你怎麼珍惜荒蕪的話。
給運動分子:海澀.愛〈拒絕的政治〉會告訴你為什麼總有人不陽光,走不出去,不敢參加遊行。
給左派與懷疑左派的人:溫蒂.布朗的〈抗拒左派憂鬱〉,以憂鬱症作為一種政治修辭,詮釋了左派的情感結構。
給期待快樂的人:在嘆逝與追憶之外,凱莉.漢彌爾頓在〈快樂的回憶〉裡重讀了但丁的話,「最巨大的悲傷,莫過於在悲慘中回想起快樂的時光」。
給不想不分的女同志:海澀.愛〈壞毀的身分認同〉裡有最驕傲、最不堪、最不被容許、最不應該被忘記的身分記憶。
給總覺得自己理論讀得太少的人:伊芙.可索夫斯基.賽菊蔻的〈梅蘭尼.克萊茵與情感造成的差異〉,從她小時候一個無法買到的大娃娃談克萊茵,讓理論成為一種互相了解的溫柔語意。
給groupies:愛密麗.馬汀的〈躁鬱簡史〉會告訴你為什麼我們會隨著樂團吶喊。
給當代的好孩子們:這個世紀要當活潑、快樂的小朋友才能上電視,能夠開朗、大方才會推甄得上不會讓爸爸媽媽失望的學校,克里斯多夫.連恩的〈不能再靦腆了〉會告訴你害羞是怎麼不見的。
給失落的人:朱帝斯.巴特勒在〈失去之後,然後怎樣?〉從歷史的尖叫聲裡告訴你哀悼的意義。
目次
憂鬱,投資與罔兩翻譯∣Melancholia, Investment and Penumbral Translation
劉人鵬
哀悼有時∣A Time to Mourn
鄭聖勳
躁鬱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Manic Depression
愛密麗.馬汀∣楊雅婷譯
我現在宣布,你是個躁鬱症患者I Now Pronounce You Manic Depressive
愛密麗.馬汀∣林家瑄譯
不能再靦腆了∣Bashful No More
克里斯多夫.連恩∣鄭亘良譯
哀悼殘存/持續∣Mourning Remains
伍德堯與大衛.卡贊堅∣鄭聖勳、翁健鐘譯
憂鬱的辯證.序∣Introduction to Melancholy Dialectics
麥克斯.潘斯基∣區立遠譯
壞毀的身分認同∣Spoiled Identity: Stephen Gordon’s Lonelines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Queer History
海澀.愛∣洪凌譯
梅蘭尼.克萊茵與情感造成的差異∣Melanie Klein and the Difference Affect Makes
伊芙.可索夫斯基.賽菊蔻∣楊雅婷譯
快樂的回憶∣Happy Memories
凱莉.漢彌爾頓∣楊雅婷譯
拒絕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Refusal
海澀.愛∣鄭聖勳、翁健鐘譯
抗拒左派憂鬱∣Resisting Left Melancholia
溫蒂.布朗∣張永靖譯
失去之後,然後怎樣?∣After Loss, What Then?
朱迪斯.巴特勒∣鄭聖勳、翁健鐘譯
文章出處
website: http://web.me.com/shenlou/Press/ShenLou_Press.html